新加坡留学
生活资讯
新加坡文化
  作者:互联网

每种文化自成一格

        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为新加坡增添了无限的魅力。而不同文化并存成为密不可分的社会整体,更令人叹为观止。新加坡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人民,除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欧亚人四个主要种族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您可以驻足每个文化街区,感受最直接的民族文化。  当地人民的热情接待更不在话下。

华人文化

         新加坡的华人占新加坡人口的 74.2%,分成近 10 个不同的籍贯。他们大多数的祖先来自中国南方,主要是福建省和广东省。新加坡的福建,潮州和海南籍贯总共占新加坡华人的四分之三。其余四分之一主要是广州,客家籍贯及其他籍贯。中国南部福建省的福建方言族群是最早移民新加坡的华人族群。现在的福建籍贯的新加坡华人占了总数的41%。潮州籍贯占大约21%。而广东籍贯的则占新加坡华人总数的15%,客家籍贯占11.4%,其余主要是海南籍贯。华人大多数是佛教徒,道教徒和基督徒较少。新加坡的华人文化受中国南方人、新加坡当地人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将三者融为一体。华人农历新年是新加坡最重要的公共假日。每年的华人农历新年都会有五彩缤纷的妆艺大游行(Chingay Parade)和春到河畔(River Hongbao)欢乐大聚餐活动。其它值得注意的节日是中元节(Hungry Ghost Festival)和中秋节。在街上,可以欣赏到融汇语言、音乐和歌舞的多彩多姿的戏曲表演。在华人传统节日期间,常常还可以看到壮观的舞狮和杂技表演。源自中国各地的菜肴有广东点心、麻辣川菜和浓郁的海南鸡肉饭。无论您是要亚洲的古董、时尚新潮的家居饰品,亦或是华人纪念品,您都可以从牛车水(Chinatown)购买到。想要看看 1960 年代的新加坡零售场,可到珍珠坊购物中心(People's Park Complex)一游。

马来文化

        新加坡的马来人是该国第二大种族,占全国人口的13.4%。大多数马来人说的是马来语变体中的柔佛-廖内(Johore Riau)地区的半岛方言,比较接近于马来西亚半岛(马来西亚西部)所说的方言,而不是印尼语。老一辈新加坡移民或者移民者的后裔中,有少部分会说爪哇语。大多数马来人不说他们的印尼祖先所说的这一语言。通常,新一代马来人中多数说的是英语。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人上伊斯兰宗教课,常常要学习说和写阿拉伯语。新加坡国内的大部分新加坡籍马来人都属于逊尼派回教(Sunni Muslims),信奉伊斯兰教。他们每天要向真主阿拉祷告五次,只吃清真食品,斋戒月 (Ramadan) 期间要斋戒。开斋节 (Hari Raya Puasa) 是一个标志着斋戒月结束的庆典。早晨在回教堂祈祷结束后,马来人照例邀请朋友到家里款待一番。位于甘榜格南(Kampong Glam) 的马来文化遗产博物馆内的九座美术陈列室,向游人展示新加坡籍马来人的根源、历史、生活方式和传统艺术。马来菜肴经过可口的香料和香草浸渍,并加入了丰富的椰子汁,比较有名的有马来菜饭(nasi padang)和串烧鸡肉沙嗲配花生酱等。在甘榜格南带有异国情调的街边商店里,丝绸、蜡染布、莎笼(马来民族男女所穿的围裙)、手工编织的篮子、油性香水和色彩鲜艳的地毯等琳琅满目。

印度文化

         印度人是新加坡的第三大种族,占新加坡人口的9.2%。有趣的是,今天的新加坡是海外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大多数印度人是1819年后移民过来的。最早的移民者中包括众多短暂停留的工人,军人和囚犯。最后形成印度群体是在二十世纪中叶。新加坡的印度人几乎来自印度所有主要种族,其中最大一部分来自印度南部。在新加坡的印度居民中,有58%由源自泰米尔人祖先的印度人组成,少数印度人种包括马拉亚利人(Malayalee),旁遮普人(Punjabi),信德人(Sindhis),古吉拉特人(Gujaratis)等。通常,印度人比较热衷于保留并奉行自己的宗教,风俗习惯和节日,以便与其祖国血脉相连。大多数印度人吧小印度(Little India)作为第二个故乡。新加坡籍印度人有 55% 是印度教徒。全国有大约 30 座印度寺庙,其中两座属于新加坡的国家保护文物。“屠妖节”(Deepavali)或叫“排灯节”(Festival of Lights)是纪念正义战胜邪恶,也是印度的新年。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印度节日是大宝森节(Thaipusam)。新加坡拥有各种印度古典音乐、舞蹈和电影戏剧流派。可培训卡那提克 (Carnatic)和印度斯坦语声乐 (Hindustani vocal music)、南印度舞 (Bharata Natyam)、卡塔克舞 (Kathak) 和卡达卡利 (Kathakali) 舞蹈等。印式美食有源自印度南部的素食Thosai、辛辣的咖哩菜和海鲜,来自印度北部的 Tandoori 和松软的Naan面包。在小印度购物,各种香味浓烈的香料和茉莉花环、银器、黄铜器皿、民族珠宝和鲜艳的丝质莎丽服等让人目不暇接。

土生华人文化

“        Peranakan”这个马来话的口语称呼指的是定居于马六甲,爪哇和槟城等东南亚沿岸地区的华人贸易商后裔。他们直到十九世纪才移民到熙攘热闹的槟城港口。土生华人具有独一无二的华人和马来人的混合传统。通过土生华人的美食、语言和服饰体验他们从17世纪所保留下来的传统风俗习惯。到新加坡一些熙攘热闹的区域(如芽笼和如切等)一游可一窥土生华人迷人的生活形态。参观一排排丰富多彩,带有巴洛克风格以及战前时代遗留下的传统店家。道地的土生华人料理手续繁复,需要先将华人食材和马来香料混合在一起腌制数个小时。而且土生华人的美食融入了柠檬香草、红辣椒、罗望子酱、虾酱和椰子汁等草本香料,别具风味。这也难怪为何老饕对于深受欢迎的菜肴会赞不绝口,例如叻沙(Laksa)和娘惹糕—色彩鲜艳的甜粘糕—等甜点。土生华人博物馆收藏了全球最精美的土生华人艺术品,并探究了东南亚地区土生华人圈的文化仪式和习俗。探索沙龙装—世世代代土生华人妇女最喜爱的服饰。到土生华人博物馆(Peranakan Museum)参观,欣赏丰富织品和精致图案所呈现的展览。加东地区(Katong)和如切路(Joo Chiat)出产土生华人的精美刺绣品、丝质传统服饰kebayas和莎笼、手工珠绣拖鞋和袋子,也生产五颜六色的礼物和纪念品。

欧亚文化

         欧亚人是新加坡最早的定居者之一,是殖民地时期欧洲人和当地人联姻生育的后代,他们用各自的独特传统创造了一个个混血族裔家庭。有些欧亚人是在20世纪20年代就从马六甲,果阿(Goa),锡兰,明古连(Bencoolen),澳门和槟城来到新加坡。1849年首次正式用于英属海峡殖民地记录的“欧亚人”一词包括本地基督徒,印度籍英国人,亚美尼亚人和犹太人等组成的小种族。今天,新加坡大约有15000到30000欧亚人,占总人口的不到1%。多样文化和不同背景相互交融,使他们形成了一个多彩多姿的小群体。尽管被称为克里斯丹人的葡萄牙人后裔中的老一辈仍然说克里斯丹语,大多数欧亚人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继承了东方和西方丰富多元的传统和习俗,欧亚人大多数庆祝基督教相关的节日。许多新加坡的欧亚人信仰罗马天主教,并庆祝圣诞节、复活节和圣体节等基督教节日。欧亚人的美食融合了葡式、荷式和英式烹调风格,结合当地的配料并受到其它菜系的影响。受欢迎的菜肴有杂烩咖喱(devil's curry)和咖喱Feng(猪肉碎咖喱)等。

留学客服
移民客服
签证客服
东旅客服1
东旅客服2
在线时间:
08:30-18:30
快拿起手机扫描吧